7座别出心裁的大学校园建筑,你不容错过
发布时间:2019-03-06 浏览次数:564
 

高校基建 | 7座别出心裁的大学校园建筑,你不容错过 !

 

 

01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北京

该项目是对老教学楼的改造。场地位置邻近北大的象征性建筑博雅塔。新建的现代建筑与周围的景观非常融合,建筑外形被构思为一个传统的长方形,外墙改造成一个光照过滤器,并在建筑内部布满了柔和的日光灯;材料上采用混凝土砂浆和本地石材,巧妙地利用天窗和石材反射,有效地传导日光;同时下沉式的花园更好地增加了建筑对自然光线以及热能的利用效率。室内整体空间系统都采用环保材料,这成为了北大校园可持续性建筑的新标准。

02

清华大学海洋中心 | 深圳

海洋中心是清华大学深海研究创新基地的实验办公楼,位于深圳西丽大学城清华研究生院的东端。大学城好似孤岛一般与世隔绝,但这栋建筑给校园注入了活力和愉悦。作为校园主轴线最东端的建筑,海洋中心将这个轴线翻折起来盘旋地向上延伸,并在其间注入现在校园所缺乏的公共机能,以形成充满活力的“垂直校园”。90度的翻折形成了一个垂直的院落体系,海洋中心里多个研究中心相对独立而又互相依存,每两个中心之间插入一个水平的园林式的共享空间。海洋中心的地下有一个很深的特殊实验水池,在建筑南面的入口广场可以看到三个方向各异的清水混凝土的圆锥形体量,它们给地下实验室提供采光,也成为主入口处三个标志性的雕塑。房间内上下跳动的圆洞如船上的舷窗隐约喻示着海洋,海底的光线随深度增加而变少,公共空间吊顶的蓝色也从高层到低层逐渐加深,大量采用被动式节能策略以创造低造价高效率的建筑。

03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表演艺术中心 | 南京

该中心通过弯曲的屋顶和矗立的塔楼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形式象征意义。屋顶形式源自一系列双曲抛物面,位于同一截面,以固定间隔设置的控制线成为加固梁,在骨子额逻辑性的控制下,表现出相当迥异的形式效果,沿建筑外表面蜿蜒上升的楼梯,延续了建筑循环上升的形式。其中一座建筑消防楼梯置于单体之外,使建筑整体比例显得独特,室内空间是不同体量的观演厅与教室构成的紧凑平面,流动布置的空间以适应不同活动的需求,同时带来建筑室内的交叉通风。

04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 | 香港

大楼高十五层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1800位学生和教职员。建筑透过其所位处的地势,以及其所采用的地板与窗页等建材,展现出流线型、不规则的造型,又巧妙地运用横线设计效果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其内外庭院创设了亲切舒适的活动天地,配合大型露天展览场地及户外文娱设施,展现出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四通八达的过道和露天的门廊,方位横跨创新楼的里里外外,并同时连接校园的各座大楼,激发着每个进出创新楼的人的灵感。

05

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楼 | 苏州

建筑的设计概念源于太湖石,其天然自若的形态被中国文人称作“学者之石”。把建筑设计为一个由若干孔洞穿过的立方体,这些孔洞划分又联系了不同的功能空间,孔洞在被动节能设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经过精心设计优化了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贯穿东南立面的孔洞,在夏季促进凉爽的自然风流入建筑内部,西北立面为坚固的实体,在冬季阻挡寒风进入室内,外立面分布穿孔铝百叶,既满足室内的采光又降低了太阳热能的吸收,建筑基座上的花园向周围延伸,创造了一个立体的苏州园林。

06

南方科技大学信息中心&图书馆 | 深圳

建筑位于校区中心,略微内凹的弧形轮廓对环境形成谦逊的姿态。建筑顺应了师生每日往返于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动线,生成了穿越建筑的十字形游廊系统,像传统的岭南骑楼一样,既能适应深圳的炎热多雨,又能吸引人走进去参与空间活动。十字形游廊选用了橘色高强度水泥纤维板,作为天花和墙面装饰材料,橘色主题从室外公共空间延续至室内的公共区,将人们自然地从游廊引入到建筑中来,外墙采用银灰色半单元式铝板模块错缝拼装,铝板模块集防水保温自遮阳于一体。

07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园 | 北京

校园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占地约33000平方米。为保留更多公共空间,地下室完全占据了地块的下方构成了一期的建筑,设计仿照传统中式建筑分布着许多庭院,既丰富了空间关系又能调节气候,教室和办公室如手指一样连接着一条长长的走廊,建筑每层都有不同的形状,并与庭院有着不同的联系,地下室用充满绿色竹子的庭院创造了内向型空间,包括大讲堂、阶梯教室、讨论室等公共空间,建筑中遍布着如古建筑群那样的“空”空间,让人们在空间移动中体会空间的序列,又不失去对建筑整体的感知。

内容来源:建筑师的非建筑;建筑师疯人院